联系我们 | 更多分站 欢迎来到江南体育官方平台

江南体育官方平台专注工业油品净化/高端品质/厂家直销国家专利技术 油品净化有保障!

全国咨询热线:400-023-9089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400-023-9089

023-62192955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永不消逝的八一

来源:江南体育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3-09-17 02:24:59

  有一支队伍他们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 里,屯垦在天山。他们就是新疆建设兵团人,在他们的身体里,饱含红色基因,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他们不穿军装、不拿军饷,却在天山脚下续写军人的传奇。

  他们在曾经的亘古荒原,一穷二白的大地上建起一座座工厂,学校......奠定了新疆今天发展的基石,续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八一制糖厂、八一毛纺织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联合加工厂、八一木工厂、八一造纸厂、八一农场、八一农学院、八一中学、八一水库…… 这些以“八一”命名的企业、学校和工程,犹如一枚枚写着创业者理想和信念的军徽,在天山脚下熠熠生辉。

  20万大军吃饱肚子尚且困难,哪里还有财力来兴办工业?但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用多种“发明创造” 为新疆工业奠基筹集了大量资金。

  刚刚解放的新疆一穷二白,吃饭穿衣是头等大事,但为了新疆工业起步发展的资金,战士们开始拿自己的头等大事做节流。

  部队指战员每人每天节约口粮200克,将每人每天近2角的菜金减少为9.6分;每人1年2套单衣, 节约1套;2件衬衣,节约1件;1年1套棉军衣,改为3年1套。1950年至 1951年在新疆工业建设投资中,部队节衣 缩食的资金占80%,至1952年年底共投入资金达2.33亿元。

  1950年1月,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官兵按师、团布点,就地驻防,就地屯垦, 1950年年底,全军粮食达到自给半年,油料蔬菜自给全年。这一年全军开垦荒地96万亩,当年播种83万亩,收获粮食3290万公斤。到1952年,全军实现了主副食全年自给。

  大生产运动开展后两年, 战士们聚沙成塔、积铢累寸,把节约出来的资金变成了国家对新疆经济建设的投资。

  1951年秋天,在军区西大楼召开的群英会上,王震司令员说:“现在全中国都解放了,我们坐了江山,不用再像南泥湾那样搞生产了,要办机械化大农场。你们看,是不是能够在迪化郊区,选择一个点,组织一些人,办一个像样的农场,摸点经验,为今后大发展闯条路子”。

  梧桐窝子地处乌鲁木齐河、老龙河、头屯河、水磨沟等河系的下游,水源丰富。不过,由于没水利设施,大部分河水都跑失、渗漏和蒸发掉了。

  指战员们利用原来的涉坝,挖深、筑高,修建一个储水库,把每年春天从天山流下来的雪水,和上游大小阴沟的泉水都蓄积起来,用以灌溉农田。八一农场的第一项艰巨工程——八一水库诞生了。

  工程队里有不少来自湖南、山东等地的女青年,她们和老战士一样,睡苇棚,吃高粱面饼,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整天歌声不断,唧唧喳喳,欢腾的跳跃着很像群小麻雀。

  1952年3月15日,八一农场正式公开宣布成立,过了几天,王震专程赶来看望大家,他对大家说:“当年南泥湾的生活就比延安好,你们是新疆第一个机械化军垦农场,一定要办好,好不光是表现在生产上,生活也要搞好,办机械化大农场,没这个优越性不行。新疆目前很苦,但是自然条件很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我们肯定要把新疆建设得比江南好。”

  八一钢铁厂的建设资金就全部来源于军人合作社的投资。而修建八一制糖厂的资金,则是兵团全体官兵捐献出来的集体转业费,共计1800万元(兵团后来将这笔钱连本带息全部归还给了每位官兵)!

  这笔巨额现款是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积攒起来的。10多万官兵不需要听什么长篇大论的动员报告,只需各位师长、团长、营长和连排长们说一句话:“用我们的转业费修建一座糖厂,大家同不同意? ”

  1951年至1952年,战士们节约的资金占两年工业投资总额的80%,到1952年底,新疆军区直接投资迪化(今乌鲁木齐)工矿建设的资金达8162亿元,各地部队自建小型工厂的投资也达1000亿 。

  “八一”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经过了今天看来令人很难来想象的困难。这些工厂是由战士们的汗水凝成的!

  20世纪50年代初,西安以西还没有铺设铁路,新疆军区购买的工 业设备用火车运输只能运到西安,西安至乌鲁木齐这段路程要靠汽车运输。

  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数千公里的路况十分糟糕, 新疆军区的汽车运输能力也非常不足。

  从内地购买的设备中,部件最重的达13 吨,而新疆军区最大的汽车载重量只有 4.5吨,八一钢铁厂建厂初期的相当一部分设备是从上海益华钢铁厂和炼成机器 厂购买的。

  新疆军区汽二团五连负责从甘肃天水运送八一钢铁厂的大型锅炉和电机底盘到新疆。

  官兵们通过在车后加挂拖斗、装上汽车牙齿包和底轴等办法,装配出了被官兵们誉为“现代化无双的八吨载重车”,解决了这一运输难题。

  对于过于笨重、实在无法用汽车长途运送的设备,就通过铁路从东北绕道苏联西伯利亚,转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再用汽车运到工厂施工工地。

  偌大的厂房里冷如冰窖,实在熬不住,人们就违反“严禁烟火”的规定,在大厂房里用篷布隔成小车间。4个月里,八一棉纺织厂生产棉布91.4万米。

  八一毛纺织厂是新疆第一座现代化毛纺织厂,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边基建,边安装,边生产,工人自己动手,用做饭的锅烧水洗毛,用自制的铁丝烘房烘毛。

  而新疆第一把毛线公斤毛线)是人们用脸盆染的色。当这批毛线 送到自治区轻工业局时,一位领导感慨地说:“兵团人为新疆毛纺织业书写了第一页历史。”

  早在进疆途中,深谋远虑的王震将军就慢慢的开始考虑进驻新疆后的经济建设问题,沿途招纳贤士、广聘人才。

  解放兰州仅10天,王震将军就已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不仅聘请了一批专业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浩浩荡荡随军西进。

  余铭玉是我国著名的转炉专家,是上海益华钢铁厂的经理兼总工程师,著有《贝氏炉炼钢》等多本专著。在王震将军一片真诚的感召下,余铭玉来到新疆,担任八一钢铁厂的总工程师。

  同时,余铭玉还动员他的儿子、钢铁工程师余宣扬及益华钢铁厂的主要技术人员和部分工人一起来到新疆。

  此外,炼钢专家徐道生、耐火材料专家蔡绍午也在王震的盛情邀请下来到新疆支援发展钢铁工业。

  在招聘团的动员下.西南空军预总、东北航校、东北工学院、重庆大学、华东革命大学、兰州大学的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都欣然来到新疆,参加祖国的边疆建设。

  1959年12月,八一制糖厂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但原来承制设备的单位,因接受新的紧急任务不能再为八一制糖厂制造设备。

  在干打垒的“设计室”里,来自黑龙江的车工徐显斌,一天12小时趴在用几块板子临时搭起来的设计案上,设计配件制作图纸。

  在他的设计指导下,制造出了卷板机、龙门刨床、混凝土座大型车床、夹板锤、镗床等加工工具,保证了制糖设备的制造。

  特别是卷板机和龙门刨床,都是徐显斌用“土”办法设计的,既实用又节约, 大家都称他是“土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徐显斌在内的110名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大军,在八一制糖厂展开了技术攻关大赛。

  他们成功制造出当时国内还没有制造过的甜菜泵,还将原设计中盘式切丝机改制为离心式切丝机,把压式过滤机改制为管式过滤机。

  试制方头巾时,最大的困难是方头巾的四边都有穗子,每次制好一块方头巾必须停车,用剪刀剪穗子,这样就影响了产量。

  车间主任张福章和工人康正田经过多次试验,将刮胡刀片装上织机,使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试制手绢时,断头率很高,一天只能织2米。工人孟庆贵围着机器琢磨了一夜,改进了机器,使每台机器的日产量增加到22米。

  由王震将军亲手创建于山西省离石县杨家会村的原名“贺龙子弟学校”,在1949年底学校随军进疆,1964年10月学校由新疆军区移交地方,定名为“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细数几十年来八一中学培养人才,走出的名人则太多太多。

  1952年8月1日经毛主席和同意,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新疆八一农学院创建。

  八一钢铁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铁厂;八一面粉厂是新疆第 一座现代化的粮油工业公司;八一制糖厂是西北第一座顶级规模的现代化糖厂;八一毛纺织厂生产出新疆第一批毛条、第一 把毛线、第一匹毛布;八一棉纺织厂成为兵团第一个大型棉纺织联合企业……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军垦战士们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